明明不舒服 為什麼查不出來,自律神經失調症狀 |
由於自律神經失調影響的,只是器官及組織表面上的神經功能,但患者本身器官及組織結構完好,所以檢查儀器往往查不出問題。一般人得知檢查一切正常,可能會很高興,但老覺得不舒服的自律神經失調患者聽到檢查不出問題,反而會更焦慮,以為:「我病情這麼嚴重,醫師卻檢查不出來,表示我的病一定很嚴重!」自己嚇自己,症狀愈來愈加重。如果就醫時選對了專業的精神科醫師,或遇到警覺性高的醫師,告訴患者「檢查雖然顯示沒有器質上的問題,但並不表示真的沒問題,而是功能上失去平衡」,讓患者知道有人了解他的病痛,他反而會如釋重擔,覺得自己終於有救了。 | 臨床上時常遇到病患有許多的不舒服症狀,但是做過了各種檢查,卻找不出任何病因,藥物治療效果也不佳,這些絕大部分都是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的。這些問題長期困擾著病患,影響了他們的工作與生活作息,而醫療人員雖耗費了許多寶貴的醫療資源,卻無法提供滿意的治療,原因在於過去的醫學對神經系統的調控機制尚無法正確掌控。自律神經自然調節療法是在對神經調控機制的完整了解後,可以透過修復自律神經平衡與細胞代謝機轉治癒各種自律神經失調疾病。
自律神經是什麼? |
人體的神經,可以粗分為兩種,一為體神經,一為自律神經。人體性神 經是大腦管得到的神經,自律神經則是大腦管不到的神經。自律神經,又可稱為自主神經,就是會自動作用的神經。自律神經跟自己的意志無關,當接受到外來刺激,或者來自於身體內部的情報時,自律神經會自動作出反應。例如,進食後,腸胃會自動進行消化與吸收,這個動作不需要經由大腦下達指令,即會自動運行,這就是自律神經的功能。又如,寒流來襲時,冷風呼呼地吹,溼冷的空氣讓人忍不住打起哆嗦,順便起一身的雞皮疙瘩,我們無法控制身體要不要顫抖,也不能命令雞皮疙瘩不要出現,這些反應也是自律神經作用使然。 |
自律神經在哪裡? |
自律神經是由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二者所形成,兩者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一個為油門,一個為剎車,會配合環境與身體的狀況自動相互調節。交感神經是由脊髓的胸部與腰部發出,作用於皮膚、血管、內臟等,並廣泛分布於如心臟、肺、食道、胃、腸、肝臟、腎臟、膀胱、生殖器等身體器官。副交感神經是由腦神經末梢及脊髓下方的薦髓發出,作用於身體各器官,廣泛分布於如心臟、肺、食道、胃、腸、肝臟、腎臟、膀胱、生殖器等身體器官。
自律神經系統打從我們出生開始,就開始運作著,從無停止過。不管我們處於任何狀態,緊張、亢奮、放鬆、休息,它都在工作。此外,自律神經系統也會和體性神經交互作用,使得我們身體的生理機能得以正常運作。 |
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的因素很多 |
,包括壓力、食物、睡眠、基因表現等等,而每個人的發生原因也不相同,而長期壓力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但是最後共同途徑都走到自律神經的中樞(自律神經的神經核與相關整合區),然後經由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系統之傳輸,導致功能性疾病。 |
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
過度的壓力 與錯誤的飲食(人工色素、人工香料)刺激會使交感神經活性太高*,而造成失眠、過敏。但長期處於低刺激的狀態或因為長期過度刺激造成疲乏,也會使人變得懶散、精神不振,長期會造成情緒低落。 自律神經一旦失調,會產生各種現代文明病,失眠、淺眠、不易入睡 、頭痛、偏頭痛。
各種過敏性疾病:過敏性鼻炎、氣喘。 皮膚疾病:過敏、蕁麻疹。 自律神經失調:大腸激躁症、多汗症(含術後代償性出汗)、神經性膀胱頻尿、打鼾、失眠症、消化性潰瘍、慢性咽喉炎、胃食道逆流等。 各種精神官能症:焦慮症、憂慮症、過度換氣症候群、恐慌症等。 |
自律神經檢測 |
人就像一輛車,車子要能正常駕駛,必需「油門」和「剎車」的功能都正常,車子才能安全上路行駛。而車子的「油門」就如同我們人體的「交感神經活性」;車子的「剎車」就如同人體的「副交感神經活性」。假如車子開在高速公路上,要維持在時速100 公里,如果「油門」太過靈敏或是黃金右腳踩「油門」太深不肯放鬆,車子就會暴衝到時速150~200公里,這時就算踩「剎車」也停不下來。
同理,如果人體的「交感神經活性」(油門)太高,或高出標準值數倍,腸胃的消化酵素就會被抑制,不會分泌,就會口乾舌燥、腹脹、消化不良、胃酸過多、腸胃蠕動變慢,甚至不蠕動,便會造成胃食道逆流、便祕,或軟便、硬便交替。嚴重者,胃腸黏膜容易破損,造成「腸漏症」的皮膚過敏、鼻子過敏,甚至是自體免疫性疾病。晚上就會煩亂燥不易入睡 或 睡前腦子一直停不下來,想東想西的,無明煩惱不斷,睡到一半容易驚醒。 所以我們必須將人體的「副交感神經活性」提高,就能恢復人體自然的「放鬆」機能,如此便能恢復原本的消化機能,晚上睡眠自然就能好睡,就可以不用再依賴安眠藥。但是想要了解到底是「油門」(交感神經活性)摧太多,還是「剎車」(副交感神經活性)力道不夠,就必須做HRV自律神經檢測才能了解失衡的型態,才能對症給予調節的天然營養調理處方,也才能順利讓自律神經平衡。 |
自律神經失調的治療,自律神經失調的改善 |
根據臨床經驗,西藥吃越多,副作用越多,自律神經失衡情況越嚴重。因此只有回歸到天然的細胞修復調理處方,才能真正調節好自律神經失衡所產生的各種器官不協調的症狀。 |
過去因為神經基礎醫學尚未發展,醫師在臨床上面對病患的症狀時,因為不了解這些症狀的生理機轉,往往把原因歸入心理因素等似是而非的因素,甚至用藥物控制,但效果確都不甚理想,甚至藥物的副作用讓情況越發嚴重,使人更加不舒服。 近年來由於生理學與細胞分子學大幅進步,已經瞭解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主要是錯誤的飲食、壓力、情緒,甚至是藥物的副作用所致。因此,我們有國家醫材級的自律神經檢測儀,以及許多調節自律神經的天然處方(非藥物處方),能在3~14天就能有大幅度的改善,自然且無副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