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Right,松德聯合診所

松德簡介

連絡松德

松德小兒科

松德家醫科

預約門診

認識糖尿病 糖尿病治療 糖尿病飲食 糖尿病藥物

糖尿病藥物

松德診所胡鐘天醫師為您簡介糖尿病藥物: 糖苷酶抑制劑,雙胍類,類衍生物 ,磺醯尿素類,非磺醯尿素類,DPP-4 抑制劑。
 
α糖苷酶抑制劑 {glucosidase inhibitor)
例如Acarbose、Voglibose、Miglitol等。這類藥物主要作用為抑制碳水化合物在腸道前端之分解及吸收,因此能有效的降低飯後血糖(70 mg/dl)及飯後胰島素濃度,並能輕度的降低空腹血糖(約20~30 mg/dl),及降低糖化血色素約1%,加上飯後胰島素濃度之降低而使胰島素敏感性增加,故對早期糖尿病(尤其肥胖者)之療效更佳,同時改善血脂異常及稍降血壓。它的好處是全身性副作用少(因不到2%被吸收並由腎排出),而且單獨使用不會引起低血糖反應,但副作用為腹脹或偶而腹瀉。Acarbose(醣祿,Glucobay,Precose,1990)偶有引起腸阻塞及GPT升高的病例報告(0.006%),故不宜使用於有肝臟病變、腸道病變、或中度腎功能不足(serum creatinine >3.5 mg/dl)的病人身上。此外,如果病人體重在60公斤以下,每天服用劑量也不宜超過150 mg。其起始劑量為25 mg~50 mg(用餐前一刻服用),最高劑量最好不超過300 mg。
   
雙胍類(Biguanides,BG)
目前在使用BG之國家中均以使用Metformin為主。BG本身不會刺激胰島素之分泌,其控制血糖機轉為:
1)抑制食慾,因此應優先使用於肥胖之第二型糖尿病人身上, 使其進食減少,體重下降而改善胰島素之週邊作用,這點在「英國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的臨床報告中己得到証明。
2)延緩腸道吸收葡萄糖。
3)促進葡萄糖在腸道之厭氧性分解作用而增加葡萄糖在腸道中之利用,但因而產生乳酸鹽 (lactate),如產生過多,極易造成乳酸中毒而送命,特別在老人(65歲以上)或併有心、肺、肝、腎功能不佳者由於藥物滯留加上血中氧氣分壓較低,更易產生乳酸中毒,應為禁忌。
4)加強胰島素在肝臟之作用,因此抑制肝臟葡萄糖之新生作用,減少葡萄糖從肝臟釋出。
5)促使貯藏於細胞內的葡萄糖輸送蛋白GLUT4跑到細胞表面來參與輸送工作,使細胞表面之葡萄糖輸送蛋白量顯著增加,因此加強了胰島素之週邊作用,而加速葡萄糖的代謝。
臨床上最常用的BG類藥物為Metformin(Glucophage庫魯化錠),一錠含250 mg、500mg、或850 mg三種。此藥最好與食物一起服用或飯後馬上服用效果更佳並減少腸胃道的副作用。劑量宜由小量慢慢增加。每天最大劑量為2550(如使用850 mg錠)~3000 mg(其他藥錠),可分成二或三餐後服用。
BG類藥物之副作用,初服時可能有腸胃道的不適如厭食,噁心、甚或嘔吐、腹瀉等,少數人可能出現皮疹,唯一般繼續服用都會消失。
   
類衍生物 (Thiazolidinedione,TZD)
加強胰島素的週邊及肝內作用而防止血糖的上升,Pioglitazone(Actos愛妥糖,武田藥廠,每天最大劑量45 mg)等。這類藥物主要作用為加強了胰島素的作用,將葡萄糖帶進細胞內代謝。此外,脂肪酸運輸蛋白及結合蛋白也增加,讓脂肪酸進入細胞,雖因此增強胰島素的敏感性,卻也因此使皮下脂肪增加及體重稍為上升,此類藥物能引起水分滯留,有心臟衰竭者不宜服用。
   
磺醯尿素類(Sulfonylurea,SU)
降血糖最主要之機轉為1)促進胰臟胰島素之分泌。因此這是SU降血糖之基本重要機轉。近年來推出的第三代SU:Glimepiride(Amaryl瑪爾胰,1996)為新型的SU,對心臟血管的影響較少。對改善胰島素敏感度有不錯的效應,故異於以往的SU而較不引起病患體重的上升。此外,Glimepiride(一錠2 mg)作用快但持久,屬於長效型藥物,因此一天給藥一次即可。開始劑量為每天1 mg,最大劑量為每天6至8 mg。其發生低血糖反應機率與其他SU相似(0.9~1.7%)甚至更低。它的代謝物不具降血糖活性,病人CCr低於30而高於10 ml/min仍可使用。
 
非磺醯尿素類(Non-Sulfonylurea}
Glibenclamide的構造除了包含SU外,尚含有non-SU的結構,後者結構又稱為「Meglitinide或Glinide」,各大藥廠最近全力發展Meglitinide類的衍生物或類似物作為新的降血糖藥物。正常人在進食後β細胞會在3至10分鐘(最高峰在3~5分鐘間)釋出胰島素的第一個波峰「1st peak」,並跟著出現第二波峰「2nd peak」直至血糖恢復正常為止。第一個波峰的出現對立即飯後血糖的控制相當重要。由於第二型糖尿病人的胰島素第一個波峰消失,因此導致飯後血糖急速上升,也因而影響往後血糖甚至空腹血糖的控制,導致HbA1c的上升。SU當中,只有Glipizide、Gliclazide、及Glimepiride有一些報告可部份恢復第二型糖尿病人的β細胞胰島素1st peak功能。
而Meglitinide這類藥物在葡萄糖協助下能更「快速」的釋出胰島素,類似常人進食後釋出胰島素的第一個波峰「1st peak」,因而抑制glucagon釋放而降低肝臟葡萄糖的釋出(正常人空腹時每小時釋出8~10 g),而有效的控制飯後血糖的上升。近年來發現飯後血糖對糖尿病的控制(HbA1c)較空腹血糖更重要,而飯後血糖與心臟血管疾病的關聯也較空腹血糖密切,因此能讓b細胞恢復正常「生理功能」而快速釋出胰島素第一個波峰將對糖尿病的控制更形重要。一般來說,此類藥物臨床上報告約可降低空腹血糖70~80 mg/dl。臨床上最早發展並使用之Meglitinide為Repaglinide(NovoNorm諾和隆錠、Prandin,NovoNordisk公司,1998),它屬於Benzoic acid類之衍生物。這類藥物主要作用是促進胰島素之分泌,其機轉為與β細胞膜上一些接受器結合(36 kDa,但不是SU接受器),雖然同樣使「鉀離子通道」關閉並進而促進胰島素的分泌,但必須有葡萄糖的存在方能發揮作用,因此進餐後效果才能發揮。而且它作用較快,藥效較短(不持續),加以它主要是經肝臟代謝(92%),且代謝物不具活性,因此中、高度腎功能障礙者,甚至接受血液透析之病人也可使用,其發生低血糖的機率也較SU低50%以上。此藥可在三或四餐前15分鐘內服用,每次0.5~4 mg,每天最大劑量為12 mg(進食三餐者)至16 mg(進食四餐者),所謂「one meal one dose,no meal no dose(一餐一劑,無餐勿吃)」即是它的特色。
此外,Nateglinide(Starlix使糖立釋、Fastis,Novartis/Yamanouchi/Aventis公司),屬於D-Phenylalanine的衍生物,其作用較Repaglinide更快更短,給藥後約2小時病人血中胰島素濃度即恢復在基礎狀態(Repaglinide為4小時),此藥產生低血糖機率極低,一般劑量為60~120 mg tid,最大劑量為180 mg tid。
DPP-4 抑制劑
作為取代SU,DPP-4 抑制劑能增加胰島素釋放和減少昇糖素產生的葡萄糖釋放到循環中-藉由抑制GLP-1的分解來增加且積極的延長活化的腸泌素存再血液中,否則它的半衰期只有1-2分鐘 , 很快就會被DPP-4 分解。1 透過增加胰島素的釋放,DPP-4抑制劑可促進肌肉和脂肪組織對葡萄糖的吸收和儲存。當昇糖素的釋放降低,肝臟肝糖分解和糖質新生就會減少。這些作用的結果就會導致空腹血糖濃度的降低,以及降低口服葡萄糖或用餐後血糖昇高的幅度(glucose excursion )。由於這種胰島素和昇糖素調節屬於葡萄糖依賴性,因此使用腸泌素促進劑比單獨使用SUs或Metformin所造成的低血糖風險較低得多。
 
 
相關連結
 
糖尿病
認識糖尿病

糖尿病治療

糖尿病飲食

糖尿病藥物
       
高血壓
認識高血壓
高血壓治療
高血壓藥物
高血壓遠距照護
高血壓飲食門診
高血脂
認識高血脂
高血脂治療
高血脂飲食
降血脂藥物 
 
糖尿病
何謂糖尿病?
糖尿病治療
糖尿病飲食門診
降血糖藥物
 
認識高尿酸
認識痛風
急性痛風治療
痛風治療
痛風飲食
降尿酸藥物
減重
減重門診
飲食習慣
減重營養諮詢門診
健康的食物
健身